今天是:

【机电系】蓄势待发,一跃而起——刘鑫磊-跳远记录突破者

发布者: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发布时间:2019-05-07浏览次数:235


【蓄势待发,一跃而起】

沙坑中那或许庞大或许渺小,或许遥远或许邻近的脚印,都是运动健儿们一跃而起的骄傲成绩,不论深浅,不论远近,那都是他们为自己目标而奋斗不懈的汗水结晶,他们总是会为了那个理想中的目标奋勇而起,向着那个目标努力跳跃,那个属于你们奋斗拼搏的脚印永远不会被拭去,那个取得傲人成绩的惊叹号永远属于你们。对于参加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春季运动会跳远项目的运动健儿们,那从起跳线开始到沙坑之中结束的短短距离便是检测他们平时辛苦训练成果的试炼场,冲刺速度、腿部爆发、起跳角度、落地速度等等......都在这次试炼中被一一测定,作为学院跳远记录的突破者,机械与电气工程系17级电气一班的刘鑫磊同学则更是其中的优异者,不仅在跳远项目之中有所体现,在100米短跑项目、110米跨栏项目中,蓄势已发的他更是分别获得了第一名以及第二名的好成绩,载誉而归,以自己出色的实力为画笔,在机电系的荣誉墙再添数笔。

【愈战愈强,越战越勇】

在和刘鑫磊同学的交谈之中,我们很明显的感受到他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幽默风趣交流风格。“去年有参加过学院的运动会, 对比以前参加比赛,这次运动会就比较从容, 我们都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算是愈战愈勇,越战越强吧,我也年轻过。”当提及今年参加运动会对比去年参加运动会时的区别以及想对以前的自己说些什么时,刘鑫磊同学推了推眼镜笑着回答了我们。没错的,运动会期间,纵观田赛场上的运动员,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跳高跳远的运动健儿们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拼尽全力,哪怕失败了也绝对不曾放弃。他们向着彼此的目标跨出坚定的步伐,跳出了一次又一次。而参加铅球比赛的运动员们也互相竞争,所投距离越来越远。手中的铅球仿佛转成了一个个充满期望的许愿球,不断的向着自己的梦想追逐而去。相信在刘鑫磊同学的眼中,这种不断坚持,愈战愈强,越战越勇的精神是个人的巨大财富,更是能使他将来能够走得更高更远的稳固基石。

携手并肩感谢有你

在我们问起运动会期间有没有想感谢的人时,本来阳光十足,幽默轻松的刘鑫磊同学突然变得认真严肃了起来:“我特别想感谢一直在为田径队默默付出的两位指导老师,杨老师和陈老师,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老师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从周日到周五每天都到田径场指导监督我们训练,为了我们,老师们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并且放弃了很多次长假休息的时间为了我们从合肥市区来到这里。在此,我非常的感谢他们,感谢他们一年多辛勤的付出与陪伴,感谢他们教给我们不再是田径的技术动作,而是带给了我们很多从课堂中学不到的精神与体会。

也非常的感谢陪伴我一路走来的田径队的每一位队友们。训练中,不论烈日还是风雨,我们都会相聚在一起,一起流汗一起流泪。比赛中,不论是校运会还是省运会,我们相互呐喊,相互鼓励,赛场上,我们都是彼此的主角。是我们一路的坚持,铸就了我们一路的成长。”说这些话的时候,或许是错觉,总有那么一瞬间感觉刘同学的眼中闪烁着什么。

而随着话题的继续,他也表达出了对朋友、同学、以及老师的鼓励与陪伴的感激, 没有他们,他也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或许,在刘鑫磊同学的眼中,他们所给予的帮助远大于刘同学自己在比赛中收获的。比赛时的运动场边上总会响起一阵阵喝彩声,以及此起彼伏欢呼声,而在这些加油鼓劲的声音之中,必定有很多为他而起,这些声音或许来自他的老师、或许来自他的同学、或许来自他的朋友、或许来自和他一同比赛的比赛对手......而这些为他加油鼓劲的声音也必将随着轻风传达到他自己的心中,与他携手并肩,最终变为他突破重重难关,完成最终试炼的羽翼。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100米短跑项目,110米跨栏项目以及跳远项目等是考验参赛运动员身体以及心理素质双重方面的项目,在自己平时的训练中,刘鑫磊同学表示,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持之以恒的锻炼都是比赛中取得胜利必不可少的方面,虽然在比赛时,因为文化课太多以及每天的训练等多方面因素让自己身体状态保持的并不是很好,总会让身体处于疲惫期,但仍然要抱有乐观的心态认真迎接每一场比赛。当问及此次运动会有没有什么遗憾时,刘同学扶了扶额,做出了泄气的表情:“比赛状态不是很好,还有就是100米并没有刷新自己的个人PB(个人最佳成绩),比平常测得成绩差很多。”虽有遗憾,但他绝不后悔,也希望他能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备战以后的比赛,突破自己的极限。

【还有啥想说的没有?】

 “基本上,就没有了”刘鑫磊同学摆了摆手说道,比赛,其实并不是战场,它是运动健儿那颗盈满了勇敢和热情的心在青春时光上的诠释。刘鑫磊同学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不怕受伤,不怕付出,不怕去追求梦想,追求自己的极限。也愿他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与勇敢热情的心态,面对以后的人生长路,披荆斩棘,越行越远。


(作者:金成志 审稿:程海苗)